2020过完了,今年读的书比往年多几本。那些从中国扛来的旧书依然会拿出来翻翻,有的书就是一读再读也会有新的认识。来美国以后,购买中文书只有电子书的选项了,不过也多了繁体书籍购买的便利,港版台版的书下载更方便。
选出其中十本吧,排名不分先后,也不分新旧,只是以自己读的时间先后排队而已。
1《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了你》
荷兰 约翰范德沃特 John van de Water 蒋晓飞译 2013
作者是在华工作的荷兰建筑师,本书记录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文化冲突,中国人与荷兰人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观点碰撞,以及所有的这些带给作者的冲击与思考。我还记得多年前第一次翻开书,从一杯“隔夜的红酒”开始,我就一直读了下去,对许多情节产生了共鸣。
2 《英华沉浮录》
董桥 2012
此书一套六册,我放在书架最方便取阅的地方,也是整个书架中我最喜欢的书,总是不时就要翻翻。董桥文字温润优雅,凡事娓娓道来,不愠不燥,间或一句幽默风趣,如清风拂面。我是来美国后才读得到董桥的,喜欢这套书的原因之一是里面人物故事丰富且有很多英文佳句并由董先生译成中文。中英文两相对照,英文佳句自不必说,中文竟是文白相宜,与英文珠联璧合。译文的遣词用语及句式直教人一读再读,暗暗叫绝。也许从翻译的角度来说,董桥已是可贵的“遗老”。
3 《天涯晚笛》
苏炜 2013
每次从中国飞回美国之前,我总要从父亲的书橱抽一本书带上飞机读,然后将这书占为己有。这是其中一本。作者苏炜在耶鲁执教中文20多年,是移居美国的合肥张家四姐妹里面最小的妹妹张充和先生“最后的入室弟子”,此书记录了张先生的口述历史。最近因为要查一些关于书法和墨条的知识又翻出这本书来。苏炜先生有微信公众号“两洋对话与独白”,喜欢的可以关注。
4 《念楼学短》
钟叔河 2018
这是一套两年来我几乎天天都看的好书,两册厚厚的书告诉你一个写作的秘密:贵在短!这本书每篇文章为两页,右侧的一页为“学其短”——引一小段古文,底下注明作者和出处,竖式排列,由右至左。左侧的一页是“念楼读”与“念楼曰”,分别是古文翻译成现代文以及自己的感想,横式排列,由左至右。书分上下两册,我放在洗手间读,楼上楼下,各放一册,设有小书架,绝无亵渎之意。因其短小精悍,意念深远,读后直抒胸臆,上下皆畅,非手机可比矣。这样两年下来真是念了不少好短文,享了不少好时光。
以下是Kindle 电子版的书。
5《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余新忠 2014
这是一本纯学术研究的书,副题是“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之所以读这本书很大一个原因是今年的病毒;另一个原因是由此想到比对18世纪中国与西方社会医疗资源的区别,以及这些区别对今天的各自的医疗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特斯拉自传》
尼古拉 特斯拉 Nikola Tesla (1856-1943)著 刘思丽译
满街跑的特斯拉正是以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是Elon Musk对这位“最接近神的人” 的致敬。可以说即便今天,但凡有电的地方,我们仍享受着特斯拉的贡献。文科生对物理电学什么的不太懂,我想理科生一定看得很过瘾。我特地记下来的是这一段话:
“战争的根源在于各国各族分布广袤地球各处,只有透过消除各方面的隔阂与差距,举凡从事资讯交流、人员和货物的运输,以及能源的传输等,才有利于创造和平的环境,如此,没有战争的悠久友好和平世界才有来临的一天。我们现在最迫切的要务,是在全世界促进人与人及社群与社群之间,有更密切的接触交流,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此外,也要消除那种致力于狂热的国族本位主义和高声宣扬国族尊严的崇高理想,这类意识形态经常导致全球陷入原始的野蛮杀戮战争中。”
特斯拉
7《异乡人》又译《局外者》
法国 卡缪 1942 ,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20年看这本书我觉得是合适的,因为我有了更多安静的时间来思考人为什么存在?所以存在主义的卡缪在这个时候出场有着特别的意味。主人公莫梭先生“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杀了一个与自己没有什么过节的人”,最后某种程度上这个杀人犯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而被认定是一个“冷漠的故意杀人犯”。人与人之间及与这个世界之间应该存在着一种怎样的情感?这是我掩卷后的思绪。
8 《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珀 李 Harper Lee 1960, 1961年普利策奖
2020年看这本书也是有意思的事。故事以30年代阿拉巴马州一个南部小镇为背景,以6岁女孩的视觉,通过她正义的律师父亲的一项辩护工作及周边人物的故事来透视种族问题。2020年的今天,BLM运动如火如荼,对比起上世纪30年代,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
9 《海奥华预言》
澳洲 米歇 戴斯马克 Michel Desmarquet 1993
米歇生于法国,是澳洲一位园艺师,某个晚上被外星人劫持到第九层星球。劫持的目的是让他回来写出这段真实的故事,以解答地球人一些未解之谜并告诉大家一些重要的善意信息。米歇坚称这是真实的故事而不是科幻小说,他还说:“对于事实我们从不说相信,而是说知道。所以你不必相信,但你必须知道。”
10《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 1943
此书是林语堂先生旅居美国时以英文写就,向英文世界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系列作品之一,后被翻译成中文。对于老子或其《道德经》你可以找到很多的注解书籍,林先生这本的独特之处是他国学与英文造诣都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去解读老子跟单纯从中文语境和文化背景下诠释老子可谓大不同。所谓“从中国走出去,站在世界看中国”吧。
“尽我所知,老子是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
林语堂